在上一期内容“中空玻璃二道密封胶,你选对了吗?”(点击蓝色文字查看原文链接)中,介绍了中空玻璃针对不同应用部位的选型指南,本期将为大家介绍中空玻璃二道密封胶标准施工工艺流程。

粘结性测试
在使用二道密封胶之前,需要在实验室测试密封胶与除膜玻璃、白玻、铝隔条等的粘结性。特别是现在低辐射LOW -E
中空玻璃成为门窗用和幕墙用玻璃的首选产品,其热传导率K值甚至可做到1.0W/m2·K
左右,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密封胶对于除膜LOW-E玻璃的粘结性。一般参照GB24266-2009《中空玻璃用硅酮结构密封胶》标准将H型试件在规定的标准条件下养护14天后,45℃水紫外箱中处理300h(紫外光波长340nm),然后进行拉伸粘结测试后评估。我们需要关注LOW-E膜的除膜情况,因为除膜效果是影响硅酮结构胶对离线LOW-E中空玻璃水紫外粘结性的重要因素。
相容性测试
在中空玻璃二道密封胶施胶之前,还需要进行密封胶与相接触材料(如丁基胶等)的相容性测试,可以参考GB
24266-2009《中空玻璃用硅酮结构密封胶》附录A进行相容性测试,检测二道密封胶与相接触材料及其相互间经加热或紫外处理后外观与拉伸粘结性的变化;以便选择最合适的产品进行二道密封保护。

相容性试件示意图
施工环境要求
硅酮密封胶应在温度10~40℃,相对湿度40%~60%的清洁环境条件下使用。施工后的养护固化区必须整洁,通风良好,温度保持在10~40℃,相对湿度保持在40~80%。
施胶操作
根据中空玻璃任务单,首先,我们需确认选择的密封胶是否满足设计和标准规范要求,同时必须确认密封胶在保质期内使用,不能使用过期产品。
其次,对打胶机进行检查。我们要检查入胶口阀门是否正常运作,压力泵压力是否正常以及B组分过滤网是否干净,把密封胶放入打胶机后进行排空操作防止气体进入设备导致混合出的密封胶有气泡,影响粘结效果。然后调节设备混合比例(一般混合比例为体积比10:1)和气压,保证出胶顺畅和混合均匀。
施胶前测试:每天开始施胶时必须进行:蝴蝶测试(确认二道密封胶是否混合均匀)、拉断测试(确认可操作时间),必要时进行蛇形测试(确认胶的整体固化是否正常)。

基材清洁:对基材(玻璃、铝隔条等)待粘结部位进行有效清洁,去除灰尘、油污等,LOW-E中空玻璃要关注边缘待粘结部位的除膜效果。
注胶:注胶枪的出胶口大小应与接缝宽度和深度尺寸相适应。注胶时枪嘴应抵至接缝底部均匀移动,保证形成连续、光滑的胶缝,防止出现空腔或起泡。注胶完成后,应将中空玻璃搬放到固定区进行养护,在养护过程中不应有位移和错位,否者会影响合片中空的质量和粘结效果。
现场记录
在现场施胶时,应当对以上步骤进行有效记录。详尽的现场施工记录是项目施工可靠的保证,同时便于后期对工程信息进行有效的追溯查询。

养护
二道密封胶的固化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粘结性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时间。冬夏季二道密封胶固化的速度有一定差异,因此施胶后应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养护。在搬运和安装之前,应当进行现场的割胶测试予以确认,如果密封胶没有固化完全,或与基材粘结效果不佳,不允许进行板片的搬运及安装操作。
俗话说,三分材料,七分施工,足以证明施工规范的重要性。
下一期,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中空玻璃系列之三“中空玻璃密封失效常见问题分析和解答”,敬请期待。